浏览:2
在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供应链上的“冰火两重天”现象正愈发凸显,一些供应商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凭借前瞻性布局和快速响应能力,拿下亮眼业绩,甚至上演“日赚1亿”的造富神话,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供应商在订单萎缩、成本高企的双重挤压下,深陷亏损泥潭。
有的日赚超1亿,有的连年亏损
据申万行业分类,A股市场上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250家,涉及底盘与发动机系统、车身附件及饰件、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轮胎轮毂等多个子行业。
而据相关统计,在这些企业之中,超过190家企业2024年营收呈现同比增长,占比超过四分之三,有近150家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呈现同比上涨,占比接近六成。
近日,盖世汽车统计了其中30余家相对头部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2024年度财报情况,从中可明显看出,大多数公司实现了营收或净利的上涨,且有15家营收与净利同步上涨。
宁德时代赚得最多,且其是在减收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的上涨。具体来看,2024年其实现营收3620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滑9.7%,不过即便如此,其归母净利仍然高达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日均净赚超1亿元。
曾经榜单中的“老大哥”也即动力系统行业头部供应商潍柴动力,位居第二,2024年实现营收2157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长势头可谓不错,但与宁德时代的差距也着实在拉大。
然后是福耀玻璃,2024年,福耀玻璃全年营收392.52亿元,同比增长超18%,归母净利润74.98亿元,同比增长超33%。
结合此前数据来看,福耀玻璃2021年营收236.03亿元,净利润31.46亿元;2022年营收280.99亿元,净利润47.56亿元;2023年营收331.61亿元,净利润56.29亿元。自2021年至2024年,福耀玻璃营收及净利润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如此优秀的增速背后,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数据显示,2024年,福耀玻璃毛利率为36.23%。也正基于此,其在不到400亿元的营收规模下,大赚了近75亿元。作为对比,华域汽车2024年总营收为1688.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6.91亿元。
增势较好的还有拓普集团、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科博达、赛轮轮胎、欣旺达等。其中拓普集团2024年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超30亿元,同比上涨近四成;德赛西威年营收276.18亿元,归母净利润20.05亿元,同比均增长近三成;华阳集团年营收101.58亿元,归母净利润6.51亿元,同比均上涨超四成。
德赛西威归母净利润情况;图片来源:德赛西威
值得注意的是,均胜电子2024年营收规模达到约559亿元,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33%,但扣非归母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28%。
当然,此次统计内企业中,净利增速最猛的当属双林股份。2024年其实现营收4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97亿元,较上年同期暴涨超5倍。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企业净利出现下滑,甚至呈现亏损局面。
例如旭升集团,2024年其营收为44.1亿元,同比下降8.8%,归母净利润为4.16亿元,同比下降41.7%。一汽富维营收196.36亿元,归属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均下滑。
云内动力、四维图新、继峰股份等五家企业净利润则在亏损,尤其是云内动力。据财报数据,2024年云内动力归属净利润为-12.17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19.04亿元,尽管较2023年同期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仍处于亏损状态。结合此前数据,云内动力已连亏三年(含2024年)。
综上,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表现稳健,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潍柴动力、福耀玻璃等凭借持续领跑,其它部分企业尽管体量相对小一些,但增速亮眼,当然行业分化依旧明显,仍有一批企业面临业绩下滑压力。
拿下好业绩,摸准市场行情很关键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业绩表现与市场行情强关联,行业景气度、整车销量以及技术变革趋势均会直接影响其营收与利润水平。
在上升周期,整车需求旺盛带动零部件订单增长,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而行业下行时则面临量价齐跌、库存和现金流压力;同时,新能源和智能化趋势正重塑行业格局,掌握电动化(如电池、电驱)或智能化(如传感器、辅助驾驶模块)核心技术的企业增长强劲,而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供应商若转型滞后则可能面临市场萎缩风险。
从2024年财报来看,无论是狂赚超500亿的宁德时代,还是净利暴涨超5倍的双林股份,抑或是业绩表现较为突出的福耀玻璃、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等,都共同印证了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对业绩提升的关键作用。
这在宁德时代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2024年在动力电池市场中继续保持绝对优势。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约894.4GWh,而宁德时代以339.3 GWh的装车量占据了全球37.9%的市场,稳居全球第一。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当然在动力电池业务外,储能业务已成为宁德时代业绩第二增长极。财报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业务的增长速度与毛利率均已高于动力电池业务。
双林股份业绩的爆发,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双林股份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部件、新能源动力系统、轮毂轴承、滚柱丝杠等。据悉,其轮毂轴承产品已为比亚迪、蔚来、阿维塔、问界、小鹏等多个头部新能源整车厂供货。在新能源动力系统方面,随着布局的加速,2024年其新能源电驱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48.63%,新能源电机毛利率大幅改善。
赚钱能力很强的福耀玻璃则抓住了智能化的潮流与趋势。财报信息显示,2024年,福耀玻璃旗下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抬头显示玻璃、超隔绝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5.02个百分点,这无疑带动了其盈利水平的提升。
对于拓普集团来说,底盘、内饰、汽车电子业务在2024年贡献了主要营收增量,其中空气悬架产品带动汽车电子业务收入超9倍增长,而空气悬架板块的增长,正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发展。
据悉,拓普集团空悬系统主要配套问界M9、小米SU7等车型,2024年出货24万套,带动其汽车电子产品矩阵由电子真空泵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产品均价明显提升,2024年其汽车电子产品均价为3790.3元,同比提升12.6倍。
德赛西威亦是乘着智能化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案例。德赛西威旗下主要有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核心板块,随着汽车智能化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单车价值量的显著增长,其核心业务板块的业绩实现强劲增长。
图片来源:德赛西威
具体来看,2024年,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业务营收达182.3亿元,同比增长15.36%,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160亿元。组合辅助驾驶业务去年则实现营收73.14亿元,同比大增63.06%,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接近100亿元。
从行业整体来看,具备电动化、智能化核心技术的企业正获得超额增长红利,在新能源终端需求持续爆发、智能化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提前布局前瞻技术、深度绑定优质客户的企业有望持续领跑。
海外战绩不一,但扩张不停步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海外业务已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从2024年财报数据来看,多家头部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并购等方式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协同发展,海外收入占比显著提升,部分企业甚至超过30%。
作为汽车玻璃领域的行业标杆,福耀玻璃的全球化布局尤为突出。截至2024年末,福耀玻璃已在全球12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产销基地。2024年,其国内外收入占比分别为54.7%和45.3%,近乎均衡的发展态势令人瞩目。
2024年福耀玻璃营收分布;图片来源:福耀玻璃
今年3月,福耀玻璃公告,拟向子公司福耀美国增资4亿美元,用于后者对其全资子公司福耀伊利诺伊追加投资,投建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此举显示出其对海外市场的持续加码。
动力电池领域同样呈现强劲的出海势头。国轩高科2024年海外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10.05亿元,同比大增71.21%,占总营收比重升至31.09%。而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尽管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同比下降2.19%,但占比仍超30%,且仍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
5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在港股挂牌。据悉,其此次港股上市的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约合325亿元人民币),为今年全球最大的上市募资。所募资金的90%,将投向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剩余部分将用于营运资金等用途。
智能化零部件企业也在加快海外产能部署。
2024年,德赛西威海外订单规模一举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更是超过120%。据其近期透露,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德国工厂正常开展生产运营,西班牙工厂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开始向客户供应智能座舱、领航辅助驾驶等一系列智能化产品。其中德国工厂和西班牙工厂主要服务欧洲客户,如大众、沃尔沃等。另外,其在东南亚通过产业合作等模式快速构建本地化制造和服务能力,在墨西哥已设立工厂,服务北美、南美区域客户。
图片来源:德赛西威
拓普集团虽受特斯拉销量波动影响,2024年海外收入仍增长7.65%至62.15亿元。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指出,拓普是全球稀缺的Tier0.5型供应商,产品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且海外市场空间十足,当前新能源渗透率仍处低位,市场竞争程度较国内低,能够获得更好的盈利水平,2024年其国外业务毛利率为22.03%,高于国内18.56%的水平。
按照规划,其仍将坚定不移推进海外市场拓展。就在今年4月,拓普集团公告,投资不超过3亿美元在泰国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一方面用于承接国内主机厂客户对产业链出海需求,另一方面用于拓展海外客户,一期占地185亩,计划2026年初投产。另外其已开始筹备墨西哥二期和波兰工厂的产能提升,海外供应服务能力有望不断提升。
均胜电子则已在全球形成覆盖欧洲、北美、东南亚以及中国等区域布局。据悉在2024年,均胜电子获得了多个国内自主品牌出海项目的定点以及纯海外市场的项目定点,涵盖智能座舱域控、车身域控等多种智能化产品。
轮胎企业同样不遑多让。例如赛轮轮胎,2025年其计划加速推进全球化2.0战略,加快北美、非洲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亚洲+欧洲+美洲”三大制造枢纽,目标2026年海外产能占比超60%。
整体而言,面向海外市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仍然野心勃勃,且正在通过海外产能与供应链体系搭建应对关税等问题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
该花花该省省,业务拓展与成本控制两手抓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产业链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但合理的资源配置至关重要——如何在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
一方面,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下,技术迭代速度直接决定企业生死;另一方面,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同样不可或缺。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技术研发上,头部企业毫不手软。
以宁德时代为例,过去一年其研发费用高达186.07亿元,占营收比重首次突破5%,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正是凭借持续的高投入,宁德时代得以持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业绩稳健增长。
福耀玻璃也很敢于花钱。2024年,其在研发上砸了16.78亿元,比前一年多花了19.58%。德赛西威的研发投入也从2021年的9.77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22.56亿元,展现出对技术创新的坚定决心。均胜电子同样不遗余力,2024年研发投入约37亿元,自2018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240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4年至今的动作来看,汽车零部件企业很愿意把钱花在机器人领域。
双林股份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业务,除了核心技术突破外,还通过收购上游国际领先的数控磨床企业打通丝杠产业链布局,打破国外厂商对高端丝杠的布局。
拓普集团拆分设立电驱事业部,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资料显示,拓普集团在机器人执行器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具备永磁伺服电机、无框电机等各类电机的自研能力,并具备整合电机、减速机构、控制器的经验。其与客户从直线执行器开始合作,迅速获得客户好评后,又启动了旋转执行器的研发,项目进展迅速。
均胜电子更是将自身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向包括全球车企在内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公司提供软硬件及解决方案,将自身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高端制造能力,加速拓展至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开启再创业的征程,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图片来源:均胜电子
但该花花该省省,在大力投入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也必须精打细算,优化成本结构。
事实上,宁德时代之所以赚得多,成本控制是关键因素之一。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营业成本为3033亿元,同比降低13.5%,高于营收下降幅度。
而这主要得益于其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通过签订长协订单和参与上游资源开发保障原材料供应并降低采购成本;同时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如“电池单体、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装置”专利技术就实现了低生产成本和高体积能量密度;此外其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的70.47%提升至2024年的76.33%,降低了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空间。
福耀玻璃的毛利率之所以能够稳定在较高水平,极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在于,其通过自建浮法玻璃工厂,实现80%以上的原材料自供率,这一布局大幅降低了对外购原料的依赖度,从源头控制成本。与此同时,其也持续加强费用端管控。2024年,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为34.14亿元,三费占营收比为8.7%,同比下降13.58%。这表明其在费用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销售费用的大幅下降,显示出其在成本管理上的优化。
综合来看,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企业既要在关键技术领域保持高强度投入,又要在运营管理上精益求精。这种“战略性投入”与“精准节流”的有机结合,将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